
11月3日下午6時30分,華燈初上,很多市民已回家中,或在趕回家的路上。天元區嵩山路街道大湖塘社區等基層單位的人口普查員,卻踏上前往別人家的旅途。
穿上藍馬甲,拿好普查登記表,一家家上門登記,一戶戶核實情況,他們用腳步丈量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每一份數據。
令人欣慰的是,無論是年長者,還是年輕人,轄區居民都為這次“大國點名”積極配合,合力交出完美的人普答卷。
華燈初上,普查員分批“家訪”
天元區廬山路的華晨商業中心小區,是大湖塘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沅珍此次“家訪”目的地。
既是小區普查員,又是普查指導員,她對轄區情況了如指掌。這里的每戶公寓房,她都走了兩遍以上。
“您好!我是來做人口普查的,這次是核實身份證號碼!”輕輕地敲開一間門,楊沅珍對開門者露出一張笑臉,再掏出證件給對方審核。
“快進來!你上次已登記了,這次有什么事?”弄清楊沅珍來意后,開門的老太太先將她迎進客廳,倒上水、擺好水果,再去找戶口本。
老太太這里住了兩個人。上次做戶籍清查戶表登記時,她將老伴的身份證號碼搞錯了一個數字,楊沅珍只好再次上門核實。為了精準到位,這樣的補錄工作還將持續下去。
錯時服務,帶著紙質表格出門
此次的普查標準時點是11月1日零時,普查內容為居民姓名、公民身份號碼、性別、年齡、民族、受教育程度、行業、職業、遷移流動、婚姻生育、死亡、住房等情況。
實際上,早在9月22日,大湖塘社區就啟動了前期摸底工作。目前,已完成底冊、清查戶表的登記,正在按要求通過手機錄入系統。
大國點名,沒你不行。大湖塘社區創新普查方式,依托網格化管理,以12名社區工作人員為基礎,組建了一支27人的普查員隊伍,根據網格劃分入戶走訪。
普查登記的第一步,大都卡在了敲門入戶這一關。對于人口普查員來說,正午和晚飯時是最好的上門登記時機,這時各家各戶基本都有人在。別人上班我上班,別人下班我上門,普查員們加班加點,以“錯時服務”“點單服務”的方式,逐一入戶進行人口普查短表填寫和智能手機數據采集。
每天從上午8時到晚上9時30分,普查員的工作就沒停過。對在外上班、歸家時間不確定的常住居民,通過電話預約時間入戶摸底。上門找不到人的,只能換個時間再來,或者在門口貼一張支持人口普查的溫馨提示,上面注明社區及普查員的聯系電話。
只要成功敲門入戶,登記就變得容易很多。期間,已有部分居民自主填報,且大多是年輕人。對于老人們來說,掃碼填寫還是有較高的門檻。為此,普查員都會帶著一打紙質表格出門,讓居民手動填寫后統一登記。
良性互動,普查促進感情融合
“辛苦了!吃飯了嗎?快進來喝口水吧……”對普查員的上門登記工作,絕大部分居民都積極配合,并給予禮遇。
也有不配合的,后者只是極少數,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就是。對普查員來說,吃點閉門羹不是什么事,受點傷也在意料之中。
前段時間,一名姓文的普查員晚上去居民家核實情況,被沒拴好的寵物狗咬傷了。打上一針疫苗,她連說不礙事,抖擻精神繼續“家訪”。
一路普查摸民情,一路助人為樂。有一天晚上,神農小區一名老太太去隔壁小區拜訪熟人,卻在大雨中迷了路,不但找不到拜訪對象,自己也記不得回家的路了。上門摸底的普查員問明情況后,幾經周折與老太太的子女取得聯系,幫助對方將老太太接回家。做完好事后,來不及換下淋濕的衣服,普查員轉身繼續工作。
目前,大湖塘社區已完成6500余戶、1.7萬多人的摸底登記工作。這個月初,普查員們要完成居民短表的填報,此后還有10%的住戶被抽取填寫長表,內容更加詳細。前路漫漫,普查員要做的工作還有不少。
楊沅珍提醒廣大居民,開門接受摸底調查時,可通過核對蓋有人普辦印章的證件、撥打社區電話兩種方式,核實上門的普查員身份,以免有人渾水摸魚。同時,人口普查不涉及任何收入調查,大家不必擔心信息泄露。
責編:張彌郁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